1560 年代至 1600 年代的磨盘领RUFF
磨盘领或称为褶皱领是16 世纪中叶至 17 世纪中叶这100年西欧、中欧、北欧和西班牙,美洲等地所穿的一种服饰。这种圆形或扁平的褶皱皱领口通常被称为磨石领(millstone collar),因为它与磨谷物的磨石很相似。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磨盘领(RUFF)是指完全围绕颈部的褶皱或镶边衣领,在下巴下方闭合,是独立的配件。根据个1560年代才出现。这个词包括简单的褶皱衣领,缝在衬衫(或头巾)边缘并绕在脖子上。
磨盘领的起源
磨盘领(RUFF)随着大方领的没落而出现。1540年代,胸部和肩膀逐渐被头巾或斗篷覆盖。领子出现了!脖子上围着着很高的领子逐渐将颈部整个脖子遮住。这个衣领的边缘先是被压皱、打褶(下面第一张图),相当于现在的木耳边,然后在 1550 年代后期,逐渐立体化(下面第二张图)。为了保持领口形状更加标准有规律,人们使用热熨斗熨烫或用面糊上浆定型,褶皱越多越密领子就变得越僵硬。
磨盘领的演化
在当时男人、女人和孩子都戴的磨盘领,是从衬衫或衬衣领口的小褶边演变而来的。磨盘领是一种可更换的配饰,可以单独清洗,同时防止穿着者的紧身上衣或长袍在领口处被弄脏。这种衣服的僵硬迫使人们保持直立姿势,而且不实用,使它们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1 ]
磨盘领主要由亚麻细布制成,用从低地国家进口的淀粉加固。后来,磨盘领有时完全由蕾丝制成,蕾丝是 16 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昂贵装饰。[ 1 ]
随着时间的流逝,磨盘领的尺寸不断增加。1565年,女王的女眷们为英格兰女王丽莎白一世制作了新年礼物,称“10 码的材质就足以做磨盘领和手部的皱褶袖子”, [ 2 ]但使用淀粉定型后,皱褶可以做得更宽,而不会变形。后来,磨盘领成为单独的配饰,可以清洗、上浆,并使用加热的锥形褶皱熨斗将其打造成精致的 8 字形褶皱。
最夸张的“车轮磨盘领”宽度为一英尺或更宽;这些如同车轮一样的磨盘领需要从内部或者下面做一个金属框架来支撑,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到 17 世纪初,西欧的磨盘领已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翼领和垂褶带。这种时尚在荷兰共和国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 17 世纪,磨盘领仍出现在肖像画中,甚至在更远的东方也是如此。在汉萨同盟的城市中,市议员 ( Senatoren ) 和丹麦、挪威、法罗群岛、冰岛和格陵兰的路德教神职人员仍会佩戴磨盘领。
1621 ,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下禁佩磨领以象征地削西牙守。
如今丹麦教会和法罗群岛教会的主教和其他神职人员仍将皱领作为正式服饰的一部分,一般用于礼拜仪式。挪威教会于 1980 年将磨盘领从其神职人员制服中移除,但一些保守派牧师仍继续佩戴。一些圣公会教堂唱诗班的男童高音也佩戴磨盘领。
磨盘领的颜色
最流行、最基本的褶边颜色是白色,但有时用来使褶边变硬的淀粉会加入染料,使褶边呈现出一系列柔和的色调,这些色调会随淀粉一起褪色。植物染料会使褶边呈现粉红色、浅紫色、黄色或绿色。浅紫色也可以用胭脂虫红来实现。黄色可以来自藏红花 ,淡蓝色可以来自蓝靛果,和中国传统染色的方式很类似。
皱领上的蓝色色调被认为可以使佩戴者的肤色显得更白,从而对同时代的人更有吸引力。 丽莎一世对这颜色并颁了一项家特权“女陛下旨意,王下臣不使或戴色粉,因为蓝色是苏格兰国旗的颜色...”。
在染色的磨盘领中,黄色的磨盘领在整个欧洲最受欢迎。在英国,在谋杀犯安娜·特纳 (Anna Turner)被审判和处决后,黄色就过时了,特纳被认为是黄淀粉的发明者。在她的审判期间,染成黄色的磨盘领开始被视为道德沦丧的象征。根据安妮的一些同时代人的说法,她在受审时戴了黄色磨盘领,而讽刺的是,行刑后刽子手也决定穿上黄色的磨盘领来执行她的刑罚。然而,这可能只是当时的传言,因为其他一手资料并未提及这一细节。
彩色磨盘领在肖像画中很少见,不仅是因为彩色磨盘领总体上不如白色磨盘领流行,甚至后来的修复者重新修了画中的彩色磨盘领,认为白色才是磨盘领的真正的颜色。